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浅析世代引领下的科技传播新模式

来源: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绪论 科技信息的传播的意义:论“微”可强化国民抵御伪科学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构建科学的思维模式;论“宏”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驱动力,乃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而,研

1 绪论

科技信息的传播的意义:论“微”可强化国民抵御伪科学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构建科学的思维模式;论“宏”可提升国家整体创新驱动力,乃至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而,研究如何将更加专业化的科学技术内容进行普适化传播,以及及时、有效、全面应对科技突发事件等具有积极意义。

2 科技传播现状浅析

2.1 科技新媒体传播的异化现象

科学传播的异化现象,是指媒体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名误导受众,打着科学的旗号宣扬伪科学和反科学内容的传播活动[1]。

“非典板蓝根,冠毒双黄连”这种“科学指导”,在不同时期引起民众哄抢、舆论哗然,但两种事件的传播性质却有所不同:SARS 期间,我国互联网刚刚起步,疫情传播,信息不畅,民众对于SARS 的不了解,因恐慌而哄抢;而2020 年,公民依赖网络媒体获取科学信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报道一经官媒转载,却仍然引发公众抢购双黄连事件[2]。

科技从业者在不严谨或无意间的信息成为传播源,继而在微博、微信这种较为封闭环境中,引发“信息茧房”效应,诸多重复信息在“强关系”的群体内无限传播。在科学信息在传播上出现偏差或误解后,弥补报道缺憾、面向公众解释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反而更高,而对于媒体的公信力可谓是致命打击。

2.2 结合贸易战与新冠疫情看科技传播重要性

自2019 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科技领域一直是社会各大群体关注的焦点。去年4 月3 日下午,美国拟对自中国进口产品加征25%关税的清单,价值约500 亿美元,清单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均属于科技核心项目,试图遏制国内科技事业的发展进程。但值得庆幸的是,以实验室科研设备为例,科技部自2011 年起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投入超百亿元扶持、支持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很多技术已具备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实力,大批项目交付,处待收割之际。反观贸易战对中国科技的影响“弊大于利”的声音不断浮现,针对科技人员产出科研成果的正向舆论引导却很泛泛。以科学仪器行业为例,高精的科研设备一直以来是国家科技发展重点方向。相比2018 年109.9 亿进口总金额和25 亿出口金额分别增长0 和19%。这一方面说明由于各种因素(包括中美贸易战影响),国产可替代趋势在不断增强,进口科学仪器市场正在趋向饱和[3]。笔者认为贸易战的发生,更是中国科技再大踏进的契机,但在传播层面亟需一批舆论导向,能让国内科研、科技经得起此番贸易战的影响,带动更多年轻科研人员的敬业精神,从中不断引导、促进、提升产学研的转化。

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健康科普逐渐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生物实验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也处于关注聚焦点。以年轻人为代表的科技类自媒体更加频繁出现在大众眼中。然而信息混杂、谣言频发也成为限制真实有效科技信息传播的桎梏。

2.3 科技信息的传播主体

科技信息现有传播源可以简单分为科技从业者、非科技从业者。首先,科技从业者中少有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群体。除一些认为传播科普信息视作本身作为科学工作者的职责外,笔者从既往一些技术稿件征集以及中科院资深专家的对话中解到,其实专家本身很乐于将科技成果分发并进行传播,但鉴于习惯于科学家式严谨、专业的写作习惯,其内容形式多为文字与数据、模型,而科技的成果或信息向普通民众传播或分享较难逾越的是知识范围与理解的鸿沟,因而很难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其次,非科技从业者由于本身职业属性,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承担更多、更广泛且严谨的科技信息传播。首先当下不少自媒体打着“流量至上”的思想,无法对于自身所传播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更多取材于从科技从业人员身上所获取的片面信息。加之部分媒体从业技术要求门槛低,受限于本身所了解或可获取的知识范围,在作为“传播中介”的过程中,又很容易对科学的解释造成偏差,扩大“科技传播异化现象”。

3 Z 世代为科技所带来的传播突破

Z 世代,源自美国及欧洲的流行用语,又称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泛指伴随互联网而生,受到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的一代人。中国Z 世代从小接受全媒体影响,有较为深入数字化思维,更容易接受新媒体事物,善于将文字网络化、内容视频化。而新一代崛起的科技自媒体敢于提出不同声音,是不同声音的先锋队,是促使态度转向的先驱者[4]。

文章来源:《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网址: http://www.zdhyyqybzz.cn/qikandaodu/2021/0222/672.html



上一篇:投稿须知
下一篇:将如期举办相约上海共话发展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投稿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编辑部|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版面费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论文发表 |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019-2020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